SI单位制是什么意思
SI单位制是指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法语:SystèmeInternationald'Unités符号:SI),源自公制或米制,旧称“万国公制”,是现时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标准度量衡单位系统,采用十进制进位系统。是18世纪末科学家的努力,最早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799年被法国作为度量衡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在公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位制,于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推荐各国采用,其国际简称为SI。
国际单位制共有七个基本单位:
1、米(m,长度基本单位)。
2、千克(kg,质量基本单位)。
3、秒(s,时间基本单位)。
4、安培(A,电流基本单位)。
5、开尔文(K,热力学基本温度单位)。
6、摩尔(mol,物质的量)。
7、坎德拉(cd,光强度的基本单位)。
扩展资料
国际单位制的发展历史:
1948年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决议,责成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研究并制定一整套计量单位规则”,力图建立一种科学实用的计量单位制。
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采用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6个量作为实用计量单位制的基本量。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按决议,把这种实用计量单位制定名为国际单位制,以SI作为国际单位制通用的缩写符号;制定用于构成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称为SI词头)、SI导出单位和SI辅助单位的规则以及其他规定,形成一整套计量单位规则。
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在前面6个量的基础上,增加“物质的量”作为国际单位制的第7个基本量,并通过了以它们的相应单位作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上一篇:什么是工匠精神
下一篇:大连本地人都去哪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