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官位排行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经略大臣、大学士衔总督、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兵部尚书衔、九门提督、内大臣、驻防将军、都统、提督、巡抚。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各省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山东巡抚、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盛京总管。
从二品:各部院左右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侍郎衔、布政使、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冠军使、王府长史、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运使、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佥都御史、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
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太医院左右院判、国子监司业、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各部院七品笔帖式;
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外委千总。
从八品::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各部院九品笔帖式、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无品: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百长、土舍、土目。
扩展资料:
清代官服制度: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朝冠顶珠见上表;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
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一边二串),名位“记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官员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