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回郭镇的乡镇影响

  • 喜欢学习网
  • 2024-10-10 08:23:51

在回郭镇人看来,他们之所以不像农业大省河南其他地方的农民那样祖祖辈辈种地,那是被逼迫的,原因是当地属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仅靠种地难以养家糊口。另外回郭镇恰好依傍着伊洛河,水路运输发达的状况,为回郭镇提供了经商的便利。 但是,回郭镇现代意义上的商业也并非自发而成,实际上和一个名叫李显白的人渊源甚深。据李显白之子李秀岐先生所著的《回忆先父李显白》一文记载,清末民初,为发展民族工业,以李显白为首的革新派人士率先在回郭镇创办了公立学校,并设棉纺织工厂,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学校的筹建得到了当地市农工商的极力拥护,“大众奔走相告,提泥搬瓦……既落成,妇孺老幼,以入学为荣,工厂门庭若市”。如此以学校和纺织厂为依托,回郭镇各种商号、客栈、饭店、手工业作坊等应运而生,是为中国近代民营经济的发轫和雏形。其中以卷烟业发展最为迅猛,到20世纪40年代,烟厂最多时达48家,其中部分还实现了机械化。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细节是,当时的卷烟机械都是木柄的,需要来回地摇啊摇,聪明的回郭镇人将之加工成了铁柄,生产能力随之扶摇直上,遥遥领先当时的全国市场。以卷烟业为基础,纺织业、印刷业、粮业、花行、药店、杂货店、京货估衣、客栈等也逐步发展起来,一街两行,一个相当繁荣的工商名镇雏形初显。据介绍河南省最大的卷烟工业企业也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烟草集团——新郑烟草集团就诞生于回郭镇,原名是回郭镇新中卷烟厂,后因需要划归国有,搬至新郑。同时回郭镇在老企业的基础上又先后建立了铁工厂、***厂等企业,由于这些厂规模大、技术成熟、工人操作熟练,因国家需要先后转为国有企业。靠坐地销售在20世纪40年代末,回郭镇个体私营经济已相当红火,发展成了声名远扬的物资集散地,逢五、逢十集市,上市人数多达三四万人,商贾云集,以致有“小上海”之美誉。老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说法是,当时多个邻县如登封、偃师等地的群众说“去街上”,指的就是回郭镇的商业街。尽管有些人去趟“街上”需要跋涉百多里,却乐此不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主持下,回郭镇原来的老企业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划归社队所有,“社队企业”的称谓开始逐渐叫响。而此时的回郭镇,已经因为藏富于民而名声在外。一个令回郭镇人至今依然骄傲的是——回郭镇地下没有任何矿产资源,发展工业没有能源不行,解决能源首先要解决运输问题,因此1952年,当地通过自我筹资购买地皮,在当时的偃师县山化乡建成了回郭镇火车站,同时办起了全国靠前个小电厂。但当时的全国形势风云多变,“反右运动”、“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接连发生。也就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解决全国人民吃饭这个难题,中央决定社队一般不办企业——“公社管理委员会,今后若干年内,一般不办企业”。但让人吃惊的是,即便是在这一压抑创造的时期,回郭镇还偷偷摸摸地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五小企业”。“最有名的是建在偏僻的沙沟河的五七化工厂,当年***,当年盈利。”杨树林说。建成五七化工厂之后,回郭镇利用“滚雪球”、“母鸡下蛋”的办法,又先后***办起了化肥厂、棉纺厂、铸造厂、砖瓦厂、电器厂、第二化工厂等企业。如此到1974年10月,回郭镇的社队企业已发展到了57个,全镇到处厂房林立。一些农户家里神奇地置买了拖拉机,农村浇地和耕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当时“文化大革命”的阴霾尚未散去,“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喧嚣依然余音绕梁。回郭镇的富庶和特立独行让人吃惊,1974年岁末,一位刚调到河南省委的领导在路过回郭镇时发现,在河南看了那么多地方,惟有这个地方呈现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他马上问这是什么地方?随后指示让《河南日报》派记者下去调查一下。1974年12月15日,《河南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光明灿烂的希望》为题,详尽地报道了回郭镇社队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河南日报》报道回郭镇的报纸辗转到了浙江省永康县一银行职工--周长庚的手中,这位长期从事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的普通基层干部认为,社队工业大有可为。1975年9月5日,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周长庚居然把河南日报的样报和自己写的建议信一并寄给了***,并建议党和***切实加强对社队企业的领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兴办各类企业,增加经济收入,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城乡经济。后来该文引起了***的关注和批示。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以《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报告,并配发了署名郭大江的评论《满腔热情地支持社队企业》,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经理的吴桂贤曾亲自到回郭镇视察指导。指出“回郭镇人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康庄大道”。从此回郭镇名声陡增,当时回郭镇***负责接待工作的李文奎介绍,在1975-1985年之间,来回郭镇参观社办工业的国内外团体络绎不绝,每天接待人数少则三、四百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曾经接待3000人。据当事人介绍,当时,除了**和台湾,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来过人,甚至朝鲜、阿尔巴尼亚、古巴等国际友人也都到此取经。以区区50平方公里的面积,回郭镇当年曾深深***和激励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老人们说回郭镇民营企业的大量涌现和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场大水有关。1982年8月,伊洛河涨水,回郭镇7个行政村被水所淹,倒塌房屋近4000间,许多建在低洼处的社队企业遭受重创。同时改革开放战略已经提出,中国经济体制已悄然变化,精明的回郭镇人看到了机遇。凭借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回郭镇人选择了自主创业——在废墟上盖上简陋的厂房,购买机器,开始了以家庭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些村民则合伙办起了签订有股份协议的股份制企业。一时间民营经济便如雨后春笋般立即在全镇涌现。根据《巩县志》(巩义市原名巩县)记载:他们变围绕农业办工业为围绕市场办工业,走出封闭的农业框架,开始办起了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机械、化工、化纤、轻纺、海绵设备、钢板、农副产品加工等工厂,在很短时间内就开办工厂1691家。“目前回郭镇最为有名的四大支柱企业——明泰、顺源、鑫泰和万达公司,都是那个时候起步的。”回郭镇原办公室主任孙志威老人介绍说。时间走到1984年,回郭镇工农业总产值在河南省乡镇中靠前个突破亿元大关。当年河南省军区还在回郭镇召开了民兵带头致富现场会,时任省长何竹康、省军区司令员战景武均亲临现场指导。借着这次会议的东风,回郭镇的民营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呈现出了“家家办工厂,户户机器响,老少齐上阵,妇孺闯市场”的蓬勃发展局面,逐渐形成了经营销售玻璃纱、棉纱、废塑料、废铝线、废铜等电线电缆原料专业市场,那时仅生产电线电缆的个体厂家就有1000多个,成为全国最有名的生产和产品集散地。据统计回郭镇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而此时***同志刚刚南巡讲话不久,包括很多南方城市的个体、民营企业也刚刚起步,还处在小理发店、小餐饮店的起步阶段。发轫早、成长快,回郭镇成为当时全国当之无愧的学习的榜样,领跑全国经济潮流。作为领跑者一南一北,“中国两大‘镇’:深圳,回郭镇”的说法开始流传。

相关文章

  • 緌怎么读
  • 玳瑁手镯的功效与作用
  • 怪坡现象是什么原理
  • 哪个字体软件好
  • 摄像头物理遮蔽是什么意思
  •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
  • 有关月亮的诗
  • 什么是动名词
  • 网王幸村的小说
  • 广东老火汤的做法
  • 黑道小说(黑道小说主角是个学生)
  • 世界上最巨大的巨蟒(世界上最巨大的巨蟒图片)
  • 疯狂看图猜成语答案(疯狂猜图猜成语)
  • 东北乔四爷霸占的女明星名单(东北乔四爷霸占的24位都是谁)
  • 上香的规矩(上香的规矩和忌讳)
  • 毛遂自荐文言文(毛遂自荐文言文翻译与注解)
  • 大张旗鼓(大张旗鼓的反义词是什么)
  • 6月18日是什么日子(6月18日是什么日子,为什么好多商品都有搞活动销售)
  • 世界上最恐怖的刀刃(史上最恐怖的十把刀)
  • 世界十大终极挑战(世界十大终极挑战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