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的“江郎”是指谁?
几千年来,古人留下了许多文化财富,其中就包括成语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比如“望梅止渴”,它与三国枭雄曹操有关,一次行军途中,士兵们都渴的不行了,曹操对他们说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林,部下听后口水直流,口渴程度得到缓解。
有一个成语,其流传度不亚于望梅止渴,经常被世人挂在左边,它就是“江郎才尽”。每当一些自认为有才的人,觉得自己的才华大不如从前了,就会用“江郎才尽”开形容自己,表达出深深的无奈之情。然而,“江郎才尽”中的“江郎”,究竟指的是谁呢?
江郎才尽,是汉语的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
这个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据《南史》记载,南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的名字叫江淹。虽然家里比较贫寒,但江淹却是个神童,智商不是一般的高,三岁时就能认识不少字,六岁便可作诗,二十多岁已经小有名气。在那个时候,科举制度还没产生,若想入朝为官,必须得到别人的推荐。
以文采而出名的江淹,很快就到新安王刘子鸾的府上任职,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的仕途之路比较顺畅,先后在宋、齐、梁三朝做官,而且官职还很高,但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则让他名满天下。
江淹早年创作出不少著名的作品,如《恨赋》、《别赋》及《杂体诗三十首》等。
然而,到了晚年时期,江淹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远不如从前,世人就称他为“江郎才尽”,也就是说其才华已经枯竭了。为何他的才华会消失呢?《南史·江淹传》记载:“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这只是一种传说,也没有所谓的五色笔,江淹的才华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就没有的。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是很好理解的。随着官职的提升,江淹的工作就会更加繁忙,应酬也比以前多,创作和思考的时间就少了。久而久之,才华就会大大降低,成为所谓的“江郎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