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是电脑还是手机
PC端就是可以连接到电脑主机的那个端口(插口)手机端就是手机QQ客户端就是安装在手机里面的移动QQ软件,就像PC机里面大家下载的QQ一样为了方便手机用户的移动QQ通信。
电脑端是英文port的义译,可以认为是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其中硬件领域的端口又称接口,如:USB端口、串行端口等。软件领域的端口一般指网络中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通信协议端口,是一种抽象的软件结构,包括一些数据结构和I/O(基本输入输出)缓冲区。
PC端与移动端区别
PC端的操作方式与移动端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PC端使用鼠标操作,操作包含滑动、左击、右击、双击操作,操作相对来说单一,交互效果相对较少,而对于手机端来说,包含手指操作点击、滑动、双击、双指放大、双指缩小、五指收缩和苹果最新的3Dtouch按压力度,除了手指操作外还可以配合传感器完成摇一摇、陀悬仪感应灯操作方式,操作方式更加的丰富,通过这些丰富的操作可设计不同新颖吸引人的交互互动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端的设备屏幕逐渐增大,但是你再大也是大不过PC电脑屏幕的,这是毋庸置疑的。PC端屏幕大,所以他的视觉范围更广,可设计的地方更多,设计性更强,相对来说容错度更高一些有一些小的纰漏不容易被发现。
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一词源自于1981年IBM的第一部桌上型计算机型号PC,在此之前有Apple II的个人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是一种能独立运行,完成特定功能的设备。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如电源、主板、CPU、内存、硬盘等。软件系统: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而设计的程序,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指的是主要用于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程序,如操作系统、编译系统等。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也称为电子管时代。主存储器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软件方面,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这个时期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一般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
第二代(1958—1970年)晶体管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和磁盘。软件方面开始使用管理程序,后期使用操作系统并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这个时期计算机的应用扩展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己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体积已大大减小,可靠性和内存容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三代(1963—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磁盘。软件方面,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外部设备种类繁多。计算机和通信密切结合起来,广泛地应用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逻辑元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般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达到每秒上千万次到万亿次,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可靠性又有了很大提高,功能更加完备。这个时期计算机的类型除小型、中型、大型机外,开始向巨型机和微型机(个人计算机)两个方面发展,微型计算机诞生的标志是1971年微处理器(CPU)的出现,它的主要结构是运算器及控制器,使计算机开始进入人类社会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