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是什么来历
小明王指韩林儿,韩林儿栾人,元代末年的大宋红巾军首领。父亲韩山童曾经组织过白莲教的群众起义。韩山牺牲后,韩林儿随母亲逃到武安。正统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到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以亳州为城,国号大宋,年号龙凤。
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将韩林儿迎回天府,经过瓜洲时,韩林儿沉没于江中,溺水身亡,但这事是否由朱元璋策划,至今尚无定论。到正二十二年六月,田丰、王士诚找机会刺杀察罕帖木儿,进到益都。
元将兵权交与王保保,王保保率军将益都包围,陈头等向刘福通告急。于是从安丰引兵支援,在火星埠与元军遭遇,被元军大败,逃回安丰。元军急攻益都,挖地道入益都,杀田丰、王士诚,并将陈子龙头套上械锁,押送京城,韩林儿势力大为尴尬。
到正二十三年,张士诚部下将领吕珍围攻安丰,韩林儿向朱元璋告急。因此亲自率军去支援,但此时吕珍已到城中,杀死刘福通。朱元璋赶走吕珍,将韩林儿拥回滁州居住。次年,朱元璋称自己为吴王。两年后,韩林儿死了。有人说朱元璋命廖永忠迎着韩林儿回了天,船到瓜步,韩林儿因船翻入河中而死。
反元复宋
韩林儿,有人说他是李氏之子。他的祖先利用白莲教烧香惑众,被流放到永年。
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话。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同伙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也宣扬“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于是杀白马黑牛,对天地发誓,图谋起兵,并决定以红巾为号。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事情泄露,刘福通等人急速进入颍州,起兵造反,而韩山童却被元朝官吏拘捕处死。韩林儿与其母杨氏则逃至武安山中。刘福通占据朱皋,攻克罗山、上蔡、真阳、确山,攻打叶县、舞阳,攻陷汝宁、光州、息州,部众增至十多万,元兵已不能抵挡。当时徐寿辉等在蕲、黄起兵,布王三、孟海马等在湘、汉起兵,芝麻李在丰、沛起兵,而郭子兴也占据濠州响应。当时都称他们为“红军”,也称“香军”。
大破元军
龙凤三年(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李武、崔德攻陷商州,然后攻克武关以图关中,而毛贵则攻陷胶、莱、益都、滨州,这样,山东的郡县多数已被攻下。六月,刘福通率军进攻汴梁,并且分兵三路: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直趋晋、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直趋关中;毛贵出山东向北进犯,势头很锐。元镇守黄河的义兵万户叛附刘福通,攻陷济宁,但随即兵败逃走。同年秋天,刘福通兵陷大名,然后从曹、濮出发攻陷卫辉。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攻陷兴元,然后进入风翔,但屡次被察罕帖木儿、李思齐所败,只得逃入蜀地。
元朝反攻
当时太平已久,州郡都无防备。州郡守官们一听说有红巾军来犯,总是弃城而逃,因此红巾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然而韩林儿本自盗贼起家,胸无大志,又听命于刘福通,徒有虚名。在外诸将都不守约束,每到一处总是焚火打劫,甚至烹食老弱,况且这些人都是刘福通的平辈,因此刘福通也控制不了他们。这样,兵力虽然强盛,军令却得不到执行。屡次攻下城镇,却不能久守,元军屡次跟随其后夺回这些城镇。只有毛贵稍有智谋,他攻克济南后,便立宾兴院,选用曾任元朝官吏的姬宗周等分守各路,又在莱州屯田三百六十处,每屯相距三十里,制造挽运大车上百辆,规定凡官民有田的,十取其二。正因为毛贵进行了这么多的谋划,所以才能占据山东达三年之久。元将察罕帖木儿屡次将红巾军打败,将关、陇地区全部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