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是谁创造的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字体。瘦金体是书法史上独具特色、个性的一种书体,和晋楷、唐楷等传统的书体都有很大的区别,极为突出个性,是书法史上的独创字体,受到时人的追捧。瘦金体笔迹劲瘦,但是却不失其骨干,风姿绰约,笔法外露。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初学黄庭坚,后学诸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百家所长,并融入自己的书法风格,最终才得以创造出这别具一格的“瘦金体”,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瘦金体本应为“瘦筋体”,意识是字体筋瘦,但是筋骨俱存,用“金”易“筋”,是为了表示对御书的尊重。这种瘦挺爽利有极为锋利的书体,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对人的心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极难模仿书写,这也是现在练习书法不建议以瘦金体为基础的原因。
宋徽宗的瘦金体作品
宋徽宗留下的瘦金体书法作品较多,例如《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草书千字文》等,而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也不同,《楷书千字文》是宋徽宗二十三岁所写,此时瘦金体才初具规模,而《草书千字文》是其四十岁所写,其笔法洒脱,极为流畅,暗含深厚的书法功力。
瘦金体的特点
侧锋为主、中侧结合的用笔
瘦金体以笔画瘦细为特征。如何写出既纤细又挺劲的笔画?唯有用侧锋。侧锋用笔的突出特点是摇笔、捻管、裹毫。摇笔在瘦金体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写钩、捺、撇都用摇笔。捻管是侧锋控毫的主要方法。裹毫能写出细挺劲利的笔画。摇笔、捻管、裹毫都是相一致的用笔,并行不悖。
瘦金体是以侧锋为主、中侧结合的写法。侧锋用笔与中锋用笔结合使用,能写出丰富多变的笔画。瘦金体以其多样的用笔方式,发展了楷书的书写技法,使笔毫的运用发挥到极致。
笔画刚硬,亦方亦圆
笔画刚硬是瘦金体的鲜明特征。瘦金体的长竖、长横、长撇多是坚挺细长的一笔。因为是用侧锋裹毫写就,瘦金体的笔画虽细却非常结实,富有弹性和力度感。起笔露锋,似快刃切入,正是书写瘦细笔画的需要。轻落重收,横收带钩、竖收带点,也是因为瘦细笔画所需要的处理方式,是对瘦细笔画的加固处理。如果没有这一钩一点,细挺的笔画似乎真的会弹回去。除了中竖,其他的长画多呈弧形延伸,这一方面避免了笔画的单调平庸,另一方面也是力度与弹性的展现。
与长竖、长横、长撇瘦细刚硬的笔画相反,瘦金体的短竖、短樱花则粗壮圆润,用中锋写成。瘦金体的短画采取丰腴凝重的写法,与细笔相互衬托,达到了用笔的整体匀整。瘦金体的钩和捺又是极具夸张的写法,与细笔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十分醒目,这是刚硬笔画在转折时的体现。
瘦金体的笔画在起笔、收笔和转折处棱角分明,有方笔的特征,但在笔画之间又顾盼牵绕,弧形穿插,使整个字达到了“方圆肥瘦适中……方而有圆笔,圆而有方意,瘦而不枯,肥而不浊”的特点。瘦金体以其笔画瘦劲、顿挫有致、刚柔相济、方圆结合为特征,开创了新的审美意趣。笔画既有力度又有速度,达到了写字的最佳状态。
笔画开张,飘逸舒展
瘦金体以结体疏朗、内收外放为特征。位于中宫的笔画收拢得比较紧密,而外围的笔画向四周辐射。内收的效果是重心稳定,使字站立得很稳。外放的效果是字体舒展,撇、捺、钩都伸得很长,甚至会使人感到这些笔画都能从纸上飘动起来,字的动感非常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