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驯的意思
温和驯服。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何来恶少,必非鄂郎;果是鄂郎,其人温驯,知妾病由,当相怜恤,何遂狂暴如此!”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七:“可是我那时已经不再是个温驯、受气的我了。”
胭脂
《胭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其主要情节为:少女胭脂爱上了年轻秀才鄂生,王氏自荐为媒,此事被王氏相好宿介得知。宿介久慕胭脂美貌,于深夜冒充鄂生潜入胭脂屋内,欲行非礼,遭胭脂力拒。宿介夺得胭脂绣鞋后无意中将绣鞋失落于王氏门外。无赖毛大拾得绣鞋,并偷听到宿介与王氏谈话。数日后毛大夜入胭脂家,误入其父房内,搏斗中将其杀死。胭脂向官府告发鄂生,鄂生屈打成招。吴南岱复审,将宿介拘审。宿介上书申冤,施愚山终设巧计迫使真正的凶手毛大供认罪行,施公令鄂生迎娶胭脂为妻。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一本褪色的相册
《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文集。文革后写作的第一本散文结集,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简介
从萧乾开始对“副刊”的认识,缘于萧乾。一篇《未带地图的旅人》给我打开了一个奇异的窗口:关于现代文学,尤其是副刊,确切说,就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对于1980年时的一个初中生来说,《萧乾散文特写选》是陌生而神秘的,当时这个名字我甚至不知道应该读萧QIAN,还是萧GAN。隔着柜台指着书架上的那一排书对神情冷漠的女营业。
作者简介
萧乾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萧乾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于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
自称为“未带地图的旅人”的萧乾,早在三十年代便步入文坛,与沈从文被归类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萧乾还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和纽伦堡战犯审判等大事,写下《银风筝下的敦》、《矛盾交响曲》等著名通讯报告而名重一时。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萧乾取道香港回到北京,开展了他起伏跌宕的后半生。
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和《培尔·金特》。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钜着《尤利西斯》(Ulysses),更为世人所注目。
事实上,萧乾因心脏病入住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仍笔耕不辍,写下许多自称“余墨”的文章。近日《北京日报》便刊登了萧乾的一篇短文,内里便谈及他对死亡的态度:“死,使我看透了许多。它对我成为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一九七九年重新获得艺术生命之后,我才对自己发誓要跑好人生这最后一圈。最后二字就意味着我对待死亡的坦荡胸怀”。
上一篇:省电王节电器真的有用吗
下一篇:欧拉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