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和师父的区别
“师父”的基本含义与“师傅”相同,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师傅”一词早于“师父”出现。汉字发展初期,“师傅”与“师父”的字形不同,但意义相同。然而,随着朝代的更迭与时代的变迁,二者出现了本质上的区别。“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傅”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用于指代从事教学工作、为不解之人传道授业的老师。
战国时期的著作《谷梁春秋》中记载:“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此处的师傅便是为学生传授文学知识或是教导行为规范的老师。秦汉时期,“师傅”逐渐演变成了帝王之师。朝中专门设置了“太傅”、“少傅”等职务。太傅与少傅的官阶与职责范围不同,但都与东宫太子、帝王储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此之外,朝廷还将太师、太傅、太保统称为“东宫三师”,只是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虚衔。至此,“师傅”成了皇家专用词,只有皇家子弟能够称呼老师为“师傅”,平民百姓不可私自使用。
直到南宋,“师傅”的含义开始延伸,除了帝王之师外,民间百姓的老师也可蒙受此称,私塾中的教书老师都可被称为“师傅”。很显然,此时“师傅”的称呼不再具有排他性,也脱离了阶级性与等级性。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
含义的不同
师傅:区别于师父,是一个名词,对有专门有手艺的工匠的尊称,也是现代人对陌生男性劳动者的敬称。
师父:基本只用于武术、戏剧等传统技艺领域,也有对出家法师(僧人、尼姑、道士的尊称)。
出现时间的不同
师傅: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指老师的。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
“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
用法的不同
师傅:“师傅”一词则延伸为对士农商各行各业人的尊称,比如“司机师傅”、“渔农师傅”等。
师父:在古代,师父往往自己收养徒弟,弟子住到师父家里,由师父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家人。
即便没有如此亲近,在传统观念中,父和师也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因此旧时也使用“父师”一词。注意,对女老师亦称师父。
上一篇:六级考500分容易吗?
下一篇:世上最毒的蛇是什么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