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由来
汉字源于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后来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而形成系统的文字是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
中国有多少个汉字
中国汉字有大约将近十万个。但是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汉字是十分有限的,据相关部门统计,1000个汉字可以覆盖92%的文字书籍,2000个汉字可以覆盖98%书面文字,3000个汉字可以覆盖99%的书面文字。通过这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汉字大概3500左右,如果你想阅读一些较为古老的古籍,最多需要增加一倍的文字就可以了。
中国汉字的创造者
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
仓颉 - 简介
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著名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仓颉,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仓颉,史皇氏,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中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 ,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春秋元命苞》 )。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汉字的特点
1、再现性
这个特点是指它可以再现一部分东西的形象和特征,例如:山、水、日、月等。80%以上的汉字是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造出来的,由于汉字的这种独特性,我们可以轻易理解某个生僻汉字的意义,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们不认识这个字的情况下也能轻易猜到其大致涵义。这样我们在遇到上千年前文献中的汉字时也可以大致了解。汉字的这一特点在文化的传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浓缩性
中国的古书能用最少的文字记载最多的信息量,就在于汉字的浓缩性,单个的汉字符号中往往包含着巨大的社会信息量。从古文中这一特点表现的尤为明显。以孔夫子的《春秋》为例,其中仅是描写人的死去就有多种说法,“帝王之死”为“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和“平民之死”分别称之为“逝”和“死”。这个概念的不同表述方法,蕴含了大量丰富的社会意义。在各国语言中,汉字的表达是最为简洁的,联合国的文件常常要用英、法、西班牙、中文等不同文字翻译成多个版本,同样的文件,中文版永远是最薄的。
3、联想性
汉字还具有表义能力,有些汉字像幅图画,在看到的瞬间就能联想,例如“家”字,上有“房”(宝盖头),下有“财”(“豕”代表财富),意在说明一定的物质基础是组建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因素。文字通过这样的联想性可丰富内涵,使之鲜活灵动。这是汉字本身的魅力,同时也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上一篇:空调不制热什么原因?
下一篇:柴油的密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