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礼是哪六礼
“六礼”最早的记载,起源于《仪礼·昏礼》、《礼记·昏义》两部书中。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从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了雏形,经过儒家学派加工整理之后,逐渐的形成并定下了规矩。
古人认为,黄昏是阴阳交接之时,所以象征着阴阳结合的婚礼在此刻举行,故作“昏礼”,后渐渐发展为现在的“婚礼”。有文献记载,见《仪礼》蔡氏宗祠。其文如下:
昏礼。下达。纳彩。用雁。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使者玄端至,摈者出请示,入告。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入。至于庙门,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以宾升,西面。主人祚阶上北面再拜;授予楹间,南面。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摈者出请。
纳吉用雁,如纳彩礼。
汉初婚礼使用鸿雁系上承周礼;周人具备短期饲养鸿雁的能力,下层贵族又多在秋末春初举行婚礼,取用鸿雁并不困难。这三方面事实足以证明《士昏礼》之“雁”本是特指鸿雁。婚礼用雁是在社会高度重视射猎技能和勇武品质的背景下产生的礼俗,“纳采用雁”的原始意义是把鸿雁这种猎物作为求婚者精于射技,具备社会和家庭责任能力的一种象征,汉代及后世学者从鸿雁的生理特性着眼对用雁象征意义的解释均属附会。战国礼书所栽用贽等级带有设计成分,依据此种等级得出的“士级婚礼用雁属于临时使用大夫礼仪”的观点不足凭信,婚礼用雁应是周代各级贵族共用的通礼。
将新娘迎入家中,之后的礼仪也很繁琐
在拜堂之后,新娘需要进入新房来等待新郎的到来,但是新郎需要在外面招呼宾客,这是当时的宴宾,在婚礼开始时,需要对于到来的宾客进行一定的安置,主要是设置很多宴席。这是婚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新人婚礼的仪式需要让双方家族的有关成员知道这个事情,主要是出于对于祖先和同家族人的尊重,毕竟双方家族的成员结婚是个大事情,并不是一个小事情,需要让一些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知道。
之后就是重要的闹洞房的环节,闹洞房主要是帮助新娘尽快适应在新家的环境,不要这么紧张。
在结婚前,男女双方都必须有很长的时间不能够见面,故此新郎和新娘肯定对彼此不熟悉,所以闹洞房的这一环节肯定对于两人的感情有培养作用,没有办法,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包办婚姻”的弊端,由于其家族太大,为了维持,不得不对其进行利益婚姻。
之后,就是结婚过程中的重头戏了,饮合卺酒以及结发。饮合卺酒是夫妻俩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般而言和合卺酒还有很多规矩,比如,在此过程中两人需要相互交臂,一口将杯中的酒喝完,此后需要将酒杯交给下面的人(知道礼仪的人)来处理,当然,每个朝代的风俗不一样,对于酒杯的处理以及饮合卺酒的规矩也不一样,但是礼仪上总体上呈现复杂之势是没有错的。
另外,结发也是一种重要的礼节,这个礼节不像其他礼节那样,需要做给其他人看,仅仅只是夫妻之间的内在情趣。
是一种夫妻相互信任,相互给予彼此承诺的礼节。一般都是将新婚夫妻俩人的头发各自裁剪下一小撮,打上结,放入同一个香囊之中。意为夫妻俩人不会分离,不会离心,给予了白头偕老,夫妻共同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
上一篇:大宅门香秀为什么避孕
下一篇:美玉无瑕指的是谁呢